各位小伙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想做一个伟人,至少曾经有过做伟人的梦想,那么,真正区分伟人与普通人的是什么呢?在阳志平的《人生模式》,他谈到这主要取决于他们面对人生危机的态度。
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毛泽东。
年,毛泽东二十六岁,他写了一首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的诗词以豪迈著称,类似人生易老这类感叹很少。这一年,己三十六岁的毛泽东是什么状况?这一-年正值他在*治上被边缘化,没有话语权;在身体上,大病小病不断,差点死于疟疾,不得不长时间养病。在后来者看来,伟人就应该激情澎湃,永远前进,始终积极。然而,这一年的毛泽东并不是。他像-个普通人一样,时常想念近方的家人,哀叹自身处境。
尽管如此,这一年,毛泽东养病时,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时间节拍,常常漫步周边山谷,读能找到的一切资料。有时身边只能找到英语教材,他竞然也将这本书翻来倒去地看。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王阳明。
与毛泽东类似,王阳明在三十来岁时,同样身处人生低谷。他遇上一个淫乐好武的皇帝,又得罪了深受这位皇帝喜欢的太监刘瑾,从而被贬至龙场。那是一个没有飞机、高铁的时代,从京城远赴贵州,一路孤苦。抵达龙场,与周边的人语言不通,客居异乡,王阳明苫闷到了极点。
王阳明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刻意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试看王阳明的文章《瘗旅文》:“呜呼伤哉!賢何人?緊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姓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鳴呼伤哉!”这篇文章与毛泽东的文章类似,也衰伤弥漫,情真意切。
但与普通人不同,即使山穷水尽,处在人生低谷,王阳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拍,
这让人想起了孔子,孔子三十六岁前后那儿年同样身处人生低谷,当时孔子得罪了齐大夫,于是返鲁。但是孔子在这儿年,依然潇洒,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在齐国,听到美妙的韶乐时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
30岁左右,我们的人生面临第二次危机,这次危机来自事业,是循规蹈矩上班下班、结婚有儿,过上中产家庭的生活,按照社会时钟安排自己的下半生,每天配合着老板、家人、社会,还是坚持自己的时间节奏,同时尽量让别人来配合自己的时间,而非为金钱出让自己的时间。这一次的选择,决定了你是中产阶级还是社会精英。
在这个阶段,无论从哪种意义上看,我们绝大部分人都算不上当时社会主流的成功人士:没钱、没名、没人,而且看起来没未来,在这个时候,是很容易屈服于社会的。只有像毛泽东、王阳明、孔子等社会精英,即使还看不到未来,也不会急迫地给自己下定论,认为自己就是不行。相反,他们越是在迷茫、低谷时,越保持了自己的时间节奏,他们不是服从社会时钟,而是坚持自己的内在时钟,不向环境妥协。
人生好比一个跷跷板游戏。你会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来自名利、奖赏、惩罚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一种是来自兴趣、好奇心等为代表的“自主性控制“。
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在外部控制上妥协得越多,就越不能自主;越重视外部奖赏,例如,谁发的工资高你就去哪个公司,回到家或者周末休息时,则以兴趣驱动一不断在不同节奏之间切换,你将消耗越来越大的心力。结果既得不到金钱,兴趣也得不到发展。最可怕的是,到了四十岁时,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已不属于你。
也就是说,越重视外部奖赏,就越不善于处理自己的内在时钟。随着天平一天一天地倾斜,总有一天,你再也无法恢复自主状态,你的一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毁掉了,所以说,外部奖赏会伤人。
相反,如果你任时空迷宮中穿梭,你越是采取单-的节奏,则越容易在时空洪流中存在。如果你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甚至一辈子都保持一个简单的节奏,你更容易得时空的恩赐,甚至可能永垂不朽,抵达时空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