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名称的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在《易经》中,认为六这个数字为阴之极~雪花都是六个瓣,是为阴之极的自然界代表;认为“九”这个数字为阳之极~周易认为物极必反,事物到了九就要改变,到了九九八十一就要质变。所以,在周易中的爻辞里,阳爻的叫法一律是九打头,如,在一位就叫初九,二位叫九二,三位叫九三。同理,阴爻一律是六打头,如一位叫初六,二位叫六二,最后的六位叫上六。这是周易中最基础的理论。
按照周易的解释,一年中唯一“二九重叠”的九月九日这一天,理所当然就被命名为“重阳”了。后来古人又专门把这一天定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叫“重阳节”。
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一天被赋予更多的涵义,形成了一个人们庆贺纪念的特定节日,并付以寄托志向,饮宴祈寿,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寓意。
古人的风俗,在“重阳节”这一天要进行登高“辞青”~以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敬老爱长~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又谐音久,“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还形成了拜天祭祖,吃花糕,饮菊花酒,甚至皇帝登高揽胜、与天同庆、与百姓同乐等等风俗。
年,我国*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法定的老年节日。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的主题之一。
文人墨客描写重阳节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立意多为秋愁,思乡,宴乐,萧瑟。只有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这首词,作者作于年。从第一句看,“人生易老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感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出手即知不凡”,立意已然超绝。全词如下:
《采桑子·重阳》作者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