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稍微熟悉点的朋友都知道,中药方剂有一个大类叫作“滋阴剂”,所适应的证候也简单,那就是阴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全方位了解一下什么是滋阴剂?
既然是滋阴,这类方剂针对的就是阴虚。而五脏六腑都可以有阴虚,但我们应该记住一个根本,那就是肾阴,又叫作元阴,意思就是最根本的“阴”。中医认为,不管是元阳还是元阴,都寄寓在肾精里面。
而阴虚就是“阴”不够了,但广义上的阴虚又可以有层次的不同。比如最常见的一个肺胃阴虚,这是肺和胃两个脏腑的阴津受损了。其中胃为水谷之海,是后天水液转化为津液的门户;而肺的宣肃,使得津液在体内得到充分的布散,从而五经并行,润泽全身。
肺为娇脏,容易受内外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界的气候变化,体内其它脏腑的内热熏蒸,都容易伤及肺阴。其次,胃阴不足也会衍生土不生金,从而继发肺阴不足。
所以,一个简单的肺胃阴伤,就涉及到了后天之本的胃,还会涉及到脏腑华盖的肺,而且,这只是最简单的一个阴虚证候。
对于肺胃阴虚的调治,常见的润燥其实就是一种滋阴剂,润燥剂可以是清宣外燥,也可以是滋灭内燥。
如果阴虚的程度再进一步,那就可能是肝肾阴虚了。
实际上,对于肺胃阴虚的调治,我们常以“养阴”来称呼它,较少说成滋阴,而肝肾阴虚则主要说成滋阴。
这是因为,肺胃阴伤常常以津液受损而较少内热。但假如阴虚涉及的脏腑到了肾这个层面,这种阴虚就常见到内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虚生内热”了。由于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水不涵木而成肝肾阴虚的基本病机。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滋阴剂分成两部分来看,一是治燥的养阴,一是能清虚热的滋阴。前者多为清轻之品,后者则更多滋腻。这也是肺为上焦,肝肾是下焦之故吧。
肝肾阴虚是比较常见有虚热之像的,这是因为肾藏精,精化气,肾阴肾阳都以肾精为依托。如果阴不制阳就会产生一定的虚热,特别肝肾阴虚,虚热就会比较明显。
肾精虚是一组基础表现,肾精亏虚会出现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小孩生长发育方面的五迟等等,但一般较少明显的偏寒、偏热。
而肾阴虚、肾阳虚则会兼有肾精虚的表现。比如肾阴虚是阴不足之后,导致阴不制阳的一组虚热表现。如果肾阴虚继续加重,会影响其它脏腑,如肝肾阴虚,或者肺肾阴虚、虚火灼肺,以及心肾阴虚。
这就说明,肾阴虚以后,有基本肾虚、肾精不足的见症,又会加上虚热的特点,虚热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阴不制阳的肾阴不足也叫虚热内扰;一是阴虚火旺的虚火上炎。
由此可见,肝肾阴虚的阴虚也有层次的不同。六味地*汤以滋阴为主,以达到阴阳平衡,适合虚热内扰的阳亢之证,本义是滋阴以涵阳,并不直接泻火清热。
而大补阴丸、知柏地*丸一类,阴虚已经有虚热火旺了,甚至虚火已经有炎上之势,滋阴的同时,还要兼顾清虚火退虚热。
当然,阴伤涉及到五脏,相应的,五脏也有滋阴清热的方剂,可大多都是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来变通化裁,这时候要考虑到如下几个问题:
1、滋补肝肾之阴和补肺胃之阴、清养肺胃之阴不同:
因为作为肝肾之阴,肾阴是内寓于肾精之中的。阴不足涉及到肾精会亏,而且补阴同时要考虑阴阳平衡。
所以在补肾阴时,除了填精补髓、滋养肾阴之外,还要考虑到一定的温阳,这就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意,才能阴阳兼顾,六味地*丸就是代表。
2、滋补肝肾时,还要注意“通泄”:
由于肝肾之阴不足,阴不足会产生浊气,肾浊占居其位就会壅塞。这时候在补益肝肾之阴的大前提下,适当配伍利水药来泄浊,以使得浊去而清阴自生。
总而言之,滋阴补阴的方剂,基础的应该就是滋养肺胃之阴的润燥,其次是滋补肝肾的真正的滋阴,这里面有个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