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砚砚
总有一些记忆难以抹去,总有一些花朵开在儿时的夏日里。
我们的童年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可是在那被骄阳烤干的土地上,却绽放着许多美丽的花朵。
关于花朵,我们知道得很多。那时没有草坪,植物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年年重生。
关于花朵,我们知道得很少。它们的名字来自伙伴间的口口相传,却未必完全正确。但是关于它们真实的身份以及它的前世今生,我们却一无所知。
我们对于一朵花的了解,往往总是通过舌尖,比如一朵桃花花蕊的味道,带着丝丝的甜。我们也会通过手指,比如指甲花的颜色,那浅浅的红。
可是有些花,谁也说不出它的名字。它在我们的童年里,变成了一个绵延的问号,久久地期待一个真实的答案。就比如下面这朵花。
毛茸茸的粉色花朵,像一个小小的*号,好像随时就要吹响了似的。它扎根在荒凉干燥的半山坡上,不卑不亢地开着,颜色却从来不曾减了半分。
那时我们家住在山脚下房屋的第一排,第一排只有三家人,我们居中。有大大的院子,*绿色油漆刷过的木门,久了变得斑斑驳驳,阳光从门缝里钻进去,地上是光的栅栏门。
那时的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可是都无所谓,小孩子是从来不在意这些小事的。每天中午,我都不肯午睡,而是走出院子,去房屋一侧的路边挖野花。那抹小小的斜坡再往里一些,依然是山,被挖开的山体露出各种各样美丽的石头,那美丽的石缝间,绽放着一大片这美丽的野花。
我独独不知道它的名字,整整一个童年,它都是我难以描摹的困惑。
很多年后,人到中年。网络主宰了这个世界,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都会突然地蹦出来闯进你的眼帘。
那朵花,在一篇文章中,就那么突如其来地出现了。而我也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
原来,它就是“地*”。
而这个名字,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它出现在药名里,或者在书本里。
但我不知道,这个名字与它有关。
它看起来有着那么朴素而平静的美,它生长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不管多久不下雨,它都似乎毫不在意地顽强地生长着,开着自己小小的花。我一直在想,它一定有极深的根。
现在我终于知道,原来它的外表是美,内在是奉献。
了解一下:地*,玄参科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白色而得名地*,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鲜地*为清热凉血药;熟地*则为补益药。地*初夏开花。
欣赏诗词《地*》作者:苏轼(宋代)
地*饷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现在,没有那么方便的爬山的机会了,城市里的人像被牢笼关起来的困兽。偶尔到远方的山间,也很少见到地*的身影。不过它们并没有消失,地*因为是重要的药材,故此可以人工繁殖培育。
但是我的文字里,地*仍然只是夏日骄阳下那一片安静的身影,一心守护着自己那一朵小小的粉色花。阳光把童年照出金色的光,那时的我们,被大自然拥在怀中。
晏砚砚:自由撰稿人,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散文、随笔、书评、儿童文学等作品,部分作品入选各类丛书,一些文章获奖,部分作品成为教学试题。幽默儿童幻想故事《罗朗的故事》在《智慧少年.故事叮当》及其他杂志持续连载。
真诚写作,以读书写作在世间披荆斩棘。各大自媒体平台同名“晏砚砚”,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