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
瓷器是百姓的日用品,
也曾作为欧洲富有和高贵的象征!
在陶瓷长达千年的历史中,
每一个时代的特征大多能从陶瓷上找到一些痕迹。
而这一次,
我们将把目光集中在将御窑发挥到极致的
——明朝时期。
01艺术特点
1、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釉色以青白色为主,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4、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5、器型: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6、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自永乐以后,在瓷器上题写款识之风逐渐盛行起来,以书写本朝年号款为主,也有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02瓷器装饰工艺
明代景德镇瓷器非常辉煌,
尤其是青花瓷,
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
烧制工艺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
直到今天,
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等等,洪武时期的釉里较为盛行。
釉上彩:釉上彩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釉上单彩,还有一种是釉上多彩。釉上单彩包括白地红彩,白地绿彩,白地黄彩,金彩,黄地红彩,黄地青花,青花红彩等等;釉上多彩包括斗彩和五彩。
釉装饰:单色釉和杂色釉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与青花彩瓷并重的。红、蓝、白、三种单色釉是明代的单色釉中最为名贵的。
03不同时期特点
明代陶瓷
在元代成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明初洪武的过渡,
到了永乐、宣德、成化时期达到了
明代瓷器的鼎盛期。
明朝不同统领者管理下,
流行的瓷器品种、
器形、釉质、釉色、图案等均有所不同。
洪武、建文时期:瓷器造型古朴浑厚,底足较大而露胎,胎体多淘洗不精,底足有凸起的中心乳钉,是很明显的时代标志。
永乐、洪熙时期:青花瓷、红釉和甜白釉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较大。
成化时期:造型规整圆润,玲珑俊秀。器物常见露胎无釉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色斑点,俗称“糊米底”;釉面以细润见著,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评语。
正德时期: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多生产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
宣德时期:是明代瓷器的黄金时期,瓷器造型敦厚凝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得均甚精致。
弘治时期:瓷器造型对比成化时期更加规整优美,圈足处理得光滑圆润。以黄釉瓷器最负盛名,纹饰内容与绘画布局较成化更细巧,舒展流畅,画面空白处较多。
嘉靖时期:盛烧大型器,器形多种多样,而以方形、棱形更为常见。胎体厚重粗糙,衔接痕显露,常有因为烧结不坚固出现接痕处断裂的现象。
万历时期:器类非常丰富,几乎包括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瓷盒和文具。
泰昌、天启、崇祯时期:明代末年,景德镇御窑萧条冷落,并逐渐停产歇业。瓷器种类明显减少,器物胎体厚重粗糙,造型不规整的现象比比皆是。
大部分人对于瓷器的了解,
可能仅仅停留在景德镇、青花瓷这些词汇上,
如何通过现有的陶瓷,
挖掘背后的历史,
构建宏观的历史观,感悟美学与技艺........
这一次,我们终于有了机会。
深圳博物馆
为明朝瓷器举办了一场线下展览。
雅昌艺术数据
则运用现代“新科技”为其打造线上展,
打破时间的限制,距离的阻隔,
接下来,
就通过手机来看一下吧!
大明宫瓷——十五世纪的明代宫廷用瓷
在灿若星辰的中华传统文化中,
陶瓷艺术以其独特之美,
始终贯穿于华夏文明,
并以其持久的生命力,不断发展,
同时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