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监会发布风电安全监管报告 披露风机事故整改情况
两年内首次全面披露风机事故整改情况
国家电监会12月2日发布《风电安全监管报告》,《报告》梳理了2010年来的风电行业安全运行情况,并首次全面披露了针对近两年风电运行事故,特别是大规模风机脱事故的整改情况。
报告指出,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并运行的风电场共有486个,装机容量达到3924万千瓦,在建风电容量1377万千瓦。2010年,全国共发生80起风电机组脱事故,其中,一次损失风电出力10-50万千瓦的脱事故14起,一次损失风电出力50万千瓦以上的脱事故1起。2011年1-8月份,全国发生193起风机脱事故,其中,一次损失风电出力10-50万千瓦的脱事故54起,一次损失风电出力50万千瓦以上的脱事故12起。
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针对接连发生的几起风电机组大规模脱事故,电监会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强化风电安全监管,严肃事故调查处理,督促电力企业认真落实反事故措施,及时遏制了风电机组大规模脱事故发生的势头。电监会首席工程师杨昆表示,今年8月份,电监会组织电力企业对360个并运行风电场、80个在建风电场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共排查隐患1700余项,目前53%已完成整改。此外,还对39个风电场、20个省级电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进行了重点督查,共查出各种隐患共430余项,目前85%已完成整改。
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甘肃酒泉224大规模脱事故涉及的11个风电场全部完成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甘肃2235台在运风电机组已经完成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改造率74%。截至2011年8月底,甘肃酒泉和河北张家口发生大规模脱事故的风电场完成了无功自动投切功能的改造,无功容量和有关参数整定基本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已有360个并运行风电场均完成了对电缆终端、接地系统等可能存在施工缺陷部位的重点检查。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针对风电机组升压变普通套用配电箱式变造成电缆终端数量多、故障源增加的问题,经专题研究后改升压变设计,目前经过改造的8台箱式变压器已经在甘肃玉门风电场进行施工安装。
国家电监会首席工程师杨昆对《中国能源报》表示,考虑到在报告完成期间,又有一批风电场完成了整改工作,目前整体的事故整改情况优于报告所披露的情况。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电监会此次特别强调了风电场业主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并强调了脱事故的系统性。
在224大规模脱事故之后,电监会曾经出具大规模脱事故的通报,在当时的通报中,排在安全生产问题首位的是:在设备制造方面,已投运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满足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在电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而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较多、部分基层电企业对风电场接入管理不严、一些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均列于低电压穿越问题之后。当时业界不乏把板子全部打在设备企业身上的声音。而此次电监会在存在问题中指出,风电场建设缺少统筹、风电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风电并技术标准和检测工作滞后、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行和调度管理薄弱等问题,都是制约风电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业主责任被突出强调。
《报告》说:今年以来,酒泉地区和张家口地区发生的多起大规模脱事故,主要原因是风电场单独故障不能快速切除,扩大为间相故障,风电机组保护以及频率电压保护不满足系统安全运行要求,最终扩大为大规模风电机组脱事故。
但《报告》也指出,近年来,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超过了80家,整机市场竞争激烈,加上部分风电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模式,风电机组单位千瓦价格下降,部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采用价格较低的替代部件,造成质量下降。
快速推进仍有挑战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已有34个风电场,434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了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约占全国并装机容量的11.06%。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仅有74个风电场开展了可靠性管理工作,装机容量仅717万千瓦,占风电装机容量的17.6%。截至2011年9月底 全国仅有12个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13种机型通过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和功率特性测试。
总体看来,安全生产整改工作的快速推进仍然面临挑战。具体来说,《报告》指出,在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方面,目前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在69%机组为双馈感应机型的华东区域,改造难度大、费用高。如:设备厂家西班牙安迅能对慈溪长江风电场和龙源启动风电场安装的AW/77-1500-CII风电机组改造费用初步报价高达76万元/台,且作为早期进口机型的设备厂家,安迅能已经退出国内市场,改造方案的协商谈判和落实面临较大困难。而风电技术标准滞后,并检测进展缓慢等问题也成为提高速度的瓶颈。
针对影响风电安全、科学发展的诸多问题,电监会出具了三方面的建议:一、在国家能源规划框架内,统筹考虑风能资源、电源布局、输电建设和市场消纳,促进风电安全健康发展;二、健全国家法规体系,完善社会接纳可再生能源*策,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三、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完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策,全面提升风电设备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