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清照和赵明诚天眼新闻
TUhjnbcbe - 2023/8/28 20:16:00
白癜风都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志同道合美满婚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年)春,京城开封举行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婚礼。新郎叫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的三公子;新娘叫李清照,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他俩的结合在中国诗词艺术史和金石学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郎新娘都是活跃在京城开封文化界的青年才俊。赵明诚(公元年~公元年),字德甫,当时是太学生,他热衷于收集和研究古代钟鼎金石,立志编写一部超过欧阳修《集古录》的金石学著作。李清照(公元年~公元年),自号“易安居士”,自幼在父母教育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几岁时就能写诗填词,小小年纪已经是当时京城有名的才女。

一次在开封相国寺上元灯会上,赵明诚见到了李清照,为她的才貌所深深吸引,希望能娶她为妻。赵挺之托人向李格非提亲,这件亲事很快就定了下来,21岁的赵明诚和18岁的李清照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赵明诚和李清照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赵明诚每天要到太学学习,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太学休息,俩人就会去相国寺的市场买些喜欢的书籍、碑帖等,再买些水果点心。买到东西后,两人回家,一边吃着水果点心,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碑帖书籍和书画,日子过得悠然自得、无忧无虑。

*争连累两度离京

这对小夫妻的美好生活不久就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北宋时期自宋神宗、宋哲宗到宋徽宗60年间,围绕着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在朝廷官员中形成了两大派别。支持变法的一派在宋神宗元丰年间掌权,被称为元丰*人;反对变法的一派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掌权,被称为元祐*人。两派的*争非常激烈。宋徽宗赵佶于元符三年(公元年)登上皇位,头一年由于向太后实际掌权,*争有和缓的迹象。但是向太后不久病逝,形势出现剧烈反转,崇宁元年(公元年),宋徽宗任命蔡京为丞相,改弦更张,变本加厉地迫害元祐*人。

不幸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双方的父亲也卷入了这场*争之中。赵挺之是元丰*的干将,他在朝中不遗余力地排斥元祐*人,得到宋徽宗的重用,步步高升。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自己也被列入元祐*人,残酷的打击接踵而来,李格非先是出京任京东提刑,后因位列“元祐*籍碑”被罢官,流放到广西象郡的蛮荒之地。他的处境非常悲惨,几年后死于流放之地,受苦的具体情况无人知晓。

崇宁二年(公元年)九月,下诏禁止元祐*人子女居京,李清照虽然已经嫁人,而且是当权大臣的儿媳,只是因为她是元祐*人的女儿,也不能住在京城。李清照被迫回到山东章丘娘家老家,赵明诚这时刚被任命为鸿胪少卿,无法同往,夫妻执手洒泪相别,这一别就是三年。

李清照在重阳节填了一阕《醉花阴》,借咏菊花表达了自己在重阳节时远离丈夫,独居一方寂寞无聊的心情,词写得婉转传神、意境绝妙: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花瘦。

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他看了非常感动。赵明诚也夜以继日绞尽脑汁,学着李清照写了50多阕词。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和他的50多阕词混在一起,拿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仔细看了三天,回来对赵明诚说:“你这么多词里,有三句写得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花瘦。”正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

三年后对元祐*人子女解禁,李清照回到开封,又与丈夫在一起生活。赵挺之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他身为右丞相,却和左丞相蔡京面和心不和,无法共事。蔡京用权术陷害赵挺之,大观元年(公元年)三月,赵挺之被罢相。罢相之后,赵挺之愤懑忧郁致病,第五天就去世了。

赵挺之去世三天,赵家即被查抄,他在京亲属中的男子被诬陷罪名全都入狱。四个月后,赵家人才因查无事实而被释放。虽然从监狱出来了,但赵明诚的官职已丢,京城再也无法待下去。老夫人郭氏带着儿子赵明诚、儿媳李清照回到山东青州家乡。

移居山东奔波江南

青州是一座古城,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赵明诚、李清照在这里过起了隐居生活。李清照想起来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之句,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将卧室命名为“易安室”,从此她自号“易安居士”。

赵明诚和李清照到青州以后,正好有时间来完成二人多年的夙愿,进行《金石录》的材料收集研究、整理和编写工作。

李清照对丈夫编撰金石著作的工作非常支持,是丈夫的好帮手。每获一书,夫妻俩共同是正勘校、整集签题,他们夜以继日,把校注用小楷写得清楚完整,资料整理得干净整齐、有条有理。夫妇俩节衣缩食,省下钱用来购买需要的金石碑版和书籍。他们在这样枯燥的工作中还会自娱自乐,让生活充满情趣。

时间很快过去了14年,宣和三年(公元年),41岁的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太守,于是夫妇俩从青州来到莱州。莱州在今山东境内,这里的古迹文物很丰富,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在这里继续进行《金石录》的编撰工作。赵明诚夫妇在莱州的5年多是他们充实、整理和完成《金石录》书稿的时期。赵明诚要处理公务,还要外出访碑考文,李清照就承担了许多校勘、整理和誊写题跋的工作。夫妇二人耗费大半生心血精力,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劳动,《金石录》终于在莱州编撰完成粗具规模的初稿。

宣和七年(公元年),金兵再次南侵,宋徽宗仓促传位给儿子赵桓,即宋钦宗。宋钦宗当皇帝不到一年,金兵再次南侵,攻破开封。靖康二年(公元年)金兵俘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赵构即位,即宋高宗。

这时赵明诚已经调任淄州太守,夫妇俩听说开封失守的消息,惶惶然不知所措。他们望着盈箱溢箧的文稿和文物,心想很快金兵就会攻占山东,最好能把这些书籍文物运到南方保存起来。

这年三月,赵明诚的母亲郭氏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去世,夫妇俩商定,赵明诚先行南下奔丧,李清照在青州收拾文物及书籍等,尽可能多地搬运到南方。夫妇二人到江宁会合,山东这地方不能住了,以后只有到南方生活。

建炎二年(公元年)秋,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府(即今之南京)知府。他在知府任上不到一年,次年二月,江宁发生叛乱,赵明诚因应对不力被追责革职。于是夫妇携书籍文物乘船溯长江而上,准备经芜湖、当涂等地,再南下到赣水边上卜居。

当船行经安徽和县乌江时,李清照想起楚霸王项羽兵败后在此地自刎,对照宋朝的皇帝和文官武将们弃大片国土和百姓于不顾,逃过长江,她有感而发,作一首五言绝句《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和李清照词婉约细腻的风格完全不同,而是充满了悲壮雄浑的豪情,它歌颂了宁死不屈的项羽,鞭挞了软弱的南宋君臣。

李清照乌江赋诗以后,夫妇俩的船继续溯江而上。五月行至池阳(今安徽池州)时接到了圣旨,朝廷任命赵明诚为湖州太守,还要他“过阙上殿”,即命他面见皇帝,接受任命诏书。南宋仍奉开封为京城,临时京城称为“行在”,当时的行在是建康(即今南京)。

赵明诚接到圣旨,心里非常高兴,他很急切地希望得到正式任命诏书,夫妇俩商定,赵明诚独自骑快马赶赴建康,李清照和这些文物就暂留在池阳等候消息。六月十三日,赵明诚弃舟登岸,向建康奔去。

江南的六月,骄阳似火,赵明诚冒着酷暑赶到建康,就染上疟疾病倒了。七月末,李清照在池阳才得到赵明诚生病的消息。心急火燎的她立刻解船顺流而下,日夜兼程,一天一夜走多里。李清照到了建康一看,赵明诚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了。到了八月十八日,杰出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世长辞,享年49岁。

李清照安葬了丈夫,心力交瘁,大病一场,她填的《声声慢》词,生动地表达了她的悲痛心情,催人泪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诗词史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人评其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是“千古绝调”,李清照无愧于“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孤寂晚年完成遗愿

这时李清照保管的物品数量相当多,有书两万卷、金石刻两千卷等物品,必须将它们妥善保管。但是这些宝贵的文物并没有保住,在战乱中有的被官兵抢去,有的被盗贼偷走,散失大半。李清照身边只剩下零星散乱的平常书籍和书画。

绍兴二年(公元年),李清照寓居临安(今杭州),这时南宋朝廷的行在已经迁到临安。为了完成赵明诚的遗愿,李清照抓紧时间对《金石录》遗稿进行了最后的笔削整理。两年后,李清照写成《金石录后序》,详尽记述了这部凝结着他们夫妇全部心血的金石学著作成书的艰苦历程,也记述了她和赵明诚一生的爱情故事,读来令人感动。绍兴十三年(公元年),李清照将整理完成的《金石录》表上于朝,刊行问世,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金石录》问世以来,受到了历代学者的推重和称扬。南宋学者朱熹称赞说:“《金石录》煞做得好!”《金石录》的刊行和传播是我国金石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的成就超过了欧阳修的《集古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金石研究者。

李清照晚年一直住在临安,她一生没有生育,身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过着冷冷清清的孤寂生活。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年),杰出的女词人、诗人、金石学家李清照在临安去世,终年71岁。

宋开罗来源汴梁晚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清照和赵明诚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