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来了一位中医学子,经常在闲暇时背诵中药的名字,功效对比等等,我偶尔上前问问,发现他们记药材跟我以前记英语单词一样,抓要点,死记硬背,比如辛凉解表,几乎不能理解什么是辛,哪里凉,解表是什么意思。直到我解释一遍,方才明白,难怪考试很辛苦,记忆很艰难,如今中医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可能会让中医变得索然无味,被动学习,对中医越来越怀疑。所以我们学中医,一定要形象的学习,这一课开始讲解中医最基础的原理,五行与五脏。
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就是因为中医的理论来自于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觉得是迷信,所以觉得不能理解。实际上,阴阳五行学说是上古时期,也可能是史前文明对天地宇宙之中的能量与物质运行规律的模拟总结,远超当前时代的科技文明,此阴阳五行学说是整个中华古文明的基础,包括道家修炼,占星,风水,命理,武学,中医,都遵循此原理。
若是离开这个,中华文明将变得跟西方一样索然无味,毫无内涵,怕是从小连西游记,封神榜都没得看,就连如今各种修仙小说武侠电影等都失去了想象的基础,这种扎根在中国人心底的东西,是文化根基,传承下去,方能在西方文化的全球洗脑下还有傲视世界的本钱。
感慨多了些,收回来,我们讲五行的原理。五行大家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但是一说这几个,大家都先想到的是铁啊铜,树木,江河湖等等有形有质的东西,其实五行是一种气的运行特征,看下图:
此图的原理来自于河图,河图与洛书是术数的根基,河图讲述的是天地阳气的升降之理,洛书讲的是地理后天八卦之理。河图上记录的,就是代表几个数字的点,分别在东南西北中四个方位。
天地之间,有阳气从地心深处往上升,升至最高点时遇冷往下降,归入地核中,此为阳气的升降往复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阳气处于最深处时,此时气最收藏,状态处于最下方,此时对应的气(能量)的一个状态,称为水,这个状态对应四季则在冬季,对应人体则为肾,对应物质则为江河湖海,对应方位为北方,对应天干则为壬癸,对应地支为亥子。
这里说的对应,意思是说,这些事物都处于一个收藏的这个状态,五行把万事万物做了一个分类,凡是符合这类收藏在下的特征的,都对应到水这个五行。比如冬季阳气收藏,万物蛰伏,肾在人体为气的收藏之所,江河湖海之水往下流而归于一处,黑色也属水,因为它收藏而不反射光线。
而在方位上,其实南北只是一个称呼,只不过在中国来说,北方寒冷而南方温暖,在这个范围内,北方属于水的特征。若是换到南半球,则南极成了五行上的北方。也就是说,五行之气是要在一个范围尺度上去用,这一点在术数上叫做一物一太极。
随着阳气的上升,气逐渐变得温暖,此时的状态称为木,凡是符合生发与温暖的状态,五行属性都为木,对应季节为春季,对应人体为肝,对应方位为东方,对应天干为甲乙,对应地支为寅卯,对应物质为花草树木。
阳气再次上升到顶端,气变得炎热,此时的状态称为火,凡是符合炎热发散状态的,五行属性都为火。对应季节为夏季,对应人体为心脏,对应方位为南方,对应天干为丙丁,对应地支为巳午,对应物质为火焰。
阳极生阴,阳气升到极致后遇冷开始下降,此时的状态称为金,凡是符合清凉肃降的状态,五行属性都为金,对应季节为秋季,对应人体为肺,对应方位为西方,对应天干为庚辛,对应地支为申酉,对应物质为金属。金生水是取的金的清凉之气使水气凝结为水液,而不是金属融化成液态,凡是冰凉坚硬之物,都带有金性,如大青石也带有金性。
阳气下降后归于地底,则金复归于水。在此四气之中,有一股气不寒不热,不凉不暖,中庸平和,处于中央,五行称之为土,土性厚重沉稳,对应季节为长夏,取火生土之意,对应人体为脾胃,对应方位为中央,对应天干为戊己,对应地支为辰戌丑未,对应物质为土壤山石。
五行之气,相生相克,共同维持一个运转的平衡。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由五行之气主宰,因此皆遵循同一种规则,比如占卜疾病,根据铜钱落地的正反面,可以推测出当前时空的五行之气运转规律,由此五行生克旺衰,来判断人体的五脏旺衰。
自古有各种算命之术,摸骨,八字,测字,相术,乃至各种风水占卜之术,看起来很神奇,明明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为什么可以看出未来将发生之事?其实就是通过一件事物的五行旺衰生克,去推测另一件事物而已,包括人的财富,婚姻,生死祸福,莫不遵循同一个运行规律,这一规律称之为道,这个道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某个大神造出来的,神仙也在术数中,所以不可迷信神灵,自古道家都是以人为本。
古人获取了这种规律,于是发明了中医,而现代人对宇宙的认识还很初级,只能通过观察眼前的物质来摸索,无法得知其全局,所以科学目前无法理解这个“气”,只能归结于迷信。明明用上了各种看不见的场能,比如磁场,电场,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气,但是对于生物场能,却依然认为是不科学,这一点我也觉得奇怪。
再来看看五行生克,水生木,自然界中的植物都要有水才能生长,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而在人体中,肾中的阳气上升入肝中,肾属水,肝属木,这就是水生木,也就是水气上升变为木气。同时肾中之水经过阳气的温熏上升流入肝中,则称为肝血,此也为水生木。
为什么很多中药材,如枸杞,地*,何首乌等,都喜欢说滋补肝肾,这个肝肾总是放在一起呢,就是因为肝与肾相连接,共用一个池子的水与气,肝的位置偏上一些,肾的位置在下面,若是肾水枯竭,肝血就失去了来源,同理,肝血耗竭,就会抽取肾水。
所以若是肾阴虚少水,此时要想补肝血,就得同时补肾,肾水多了,才能流入肝中。如今很多人常年熬夜,熬夜最伤肝血,肝血一虚则魂不安,就会失眠多梦,睡不沉。尤其是三十岁以上的女人这种情况特别普遍,一把脉,左手肝肾脉特别细,这就是表明血虚了。若是左手关脉细,而尺脉还粗,那就说明未伤及肾水本源,治起来就容易,若是都细,那就是肝肾阴虚,治起来就很漫长。
今天先写到这里,后面会接着把五脏与五行都详细讲解完,近期尽量勤勉一点。
这两天还看到有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