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8种用于治疗宫寒的中成药 [复制链接]

1#

在临床上,实寒与虚寒都属寒证,实寒是指外感阴寒之邪,使体内阴寒过盛,损伤阳气,出现寒的表现。虚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寒从内生,而出现寒证的症状,属阳虚证的范围。两者的区别为:实寒为剧烈疼痛,痛得不能按,或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者;虚寒为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实寒是寒气侵犯人体之实证,可见到手足冰冷,怕冷,面色苍白,口淡无味;虚寒则兼有各脏腑功能的衰退虚症,常有神疲乏力,胃口不开,大便溏泄,月经量少,平时性格急躁,容易生气等症。实寒治以温化寒湿之气,可以用女金丸、桂枝茯苓丸或调经丸来调理;虚寒治以温补脾肾,可以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丸来调理。

宫寒者应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少吃性寒食物;注意小腹、腰部和双脚的保暖;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凉水;适当运动,改善体质;多用热水洗脚,可改善宫寒状态;平时用艾条热熏肚脐周围有补虚助阳之功。以下逸仙药师介绍8种用于宫寒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

1、艾附暖宫丸:由艾叶(炭)、香附(醋炙)、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芪(蜜炙)、续断组成。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量少、后错,经期腹痛,腰酸带下。“暖宫”就是温暖女性的子宫,艾附暖宫丸的主要功效是暖宫温经散寒,兼补气养血,尤其适合于宫寒引起的痛经、肾虚腰痛等。注意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选用。

2、少腹逐瘀丸:由当归、蒲*、五灵脂(醋制)、赤芍、小茴香(盐制)、延胡索(醋制)、没药(炒)、川芎、肉桂、炮姜组成。活血逐瘀,祛寒止痛。用于血瘀有寒引起月经后期、痛经,症见行经后错、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暗、有血块。

3、田七痛经胶囊:由三七、五灵脂、蒲*、延胡索、川芎、木香、小茴香、冰片组成。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注意因气血亏虚所致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宜选用,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4、痛经宝颗粒:由红花、当归、肉桂、三棱、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益胡索(醋制)组成。温经化瘀,理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妇女痛经,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色暗淡。

5、养血调经膏: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牛膝、续断、艾把、生姜、大腹皮、香附(醋炙)、木香、陈皮、白术、茯苓、柴胡、鹿茸粉、人参粉组成。养血调经,暧宫止痛。用于经血不足,子宫虚寒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宫寒带下,腰酸腿软。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腹和腰部。注意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

6、温经颗粒:由*参、*芪、茯苓、白术(炒)、附子(制)、肉桂、干姜、吴茱萸(制)、沉香、郁金、厚朴(姜)组成。益气健脾、温经散寒。用于寒湿凝滞所致的痛经,症见少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色暗淡,带下量多。

7、温经活血片:由红花、蒲*、龟甲(醋淬)、三棱(制)、海螵蛸、山楂(焦)、麦芽(炒)、苏木、甘草、桃仁、熟地*、红参、鹿茸、阿胶、鹿胎、乳鹿、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E、当归、炙*芪、川芎、小茴香(盐制)、延胡索、杜仲(炭)、补骨脂(盐制)、何首乌、肉桂、木香、吴茱萸、白芍、丹参、神曲(炒)、白术(炒)、紫石英(煅)、牡丹皮、牛膝、地骨皮、莪术、益母草膏组成。补气养血、温经活血。用于气虚血瘀证所致的月经后期,量少,行经腹痛,腰腿酸痛,四肢无力。

8、鹿胎膏:由红参、当归.益母草、熟地*、丹参、香附(醋制)、龟甲、地骨皮、延胡索(醋制)、莱菔子(炒)、白术(麸炒)、肉桂.木香、赤芍、甘草、小茴香(盐制)、续断、蒲*、州昔、牛膝、鹿耸(去毛)、茯苓、鹿胎粉、阿胶组成。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用于气血不足,虚弱消瘦,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寒湿带下。注意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用药依据)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回顾:15种含有西药成分的感冒中成药!建议收藏3种用于干咳少痰、久咳不止、身体消瘦的中成药!建议收藏中医最全祛湿气的中成药大全,收藏备用,从此湿气再也不入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