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要说起最常用到的中成药,像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是不少人做耳熟能详的。
中医学毕竟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大部分人对这些药物的药效也十分清楚,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六味地黄丸
功效:
1.保肝护肝
六味地黄丸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服用了之后能够提高肝脏的功能。如果说肝脏受损,服用该药可以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的,只要遵医嘱服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生。
2.纠正血糖
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等中药材,还具有纠正血糖的效果。对于高血糖、糖尿病的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的纠正血糖,降低胰岛素,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可以预防心脏病
平时适量服用一些六味地黄丸可以提高心脏功能,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液黏稠性。而且能够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于预防冠心病有很大的好处。
4.更年期综合征
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因为女性绝经之后阴血亏虚、肾阴虚症状明显,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能够很好的改善更年期症状。
适用人群:
1、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认为肾主骨,藏精,肾精气之盛衰与骨骼之盈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皆属阴虚症。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也可阴中求阳,内含成分具有补血益精,健脾利湿,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效,更有补肾、肝、脾的功效。
2、肾阴亏损的人群
六味地黄丸具有比较好的滋补身体的作用,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合理的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辅助治疗肾阴虚亏,尤其对于肾阴虚的男性人群,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调理身体。
、盗汗遗精的人群
合理的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尤其对于盗汗遗精的人群比较适合服用这种药物,在服药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合理的服药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病作用。
服用注意事项:
1、忌辛辣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
、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医院就诊。
4、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杞菊地黄丸
成分:
杞菊地黄丸中含有多种纯天然的中草药成分,主要是有枸杞子、菊花、牡丹皮、茯苓、泽泻、熟地黄、酒萸肉以及山药等。
且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蜂蜜作为辅料,所以具有极高的药用功效。而杞菊地黄丸这些成分主要是中成药,对于肠胃的刺激甚少,副作用也少,患者朋友可以放心使用。
但是,患者朋友在使用杞菊地黄丸之前,必须要了解清楚杞菊地黄丸的作用。可以通过药物的成分,来选择用药,避免对药物成分过敏的现象发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适用于人群:
有免疫力降低的病人能吃,有视物疲劳的人能吃,有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病人能吃,有肾脏病的病人能吃。
有视物昏花的眼部疾病的病人能吃,比如眼干症,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等眼部疾患的病人能吃。有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健忘、腰膝酸软、口咽发干这些症状的病人都能吃杞菊地黄丸。
需注意事项:
一,在服药期间,禁忌食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这种药物,是不建议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的。
二,在服用药物期间,如果患者正好处于感冒或者发热,也是不建议应用这种药物的。
三,脾虚便溏者慎用,就是脾气虚造成的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这样的人不适宜服用。
四,杞菊地黄丸的药效是比较强的,一般来说,服用四周以后就可以明显见效,患者基本上都可以康复。如果服用了一个月后,身体还是没有明显恢复,像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去就医。
五,若平时有脾胃虚寒的症状表现,如怕喝冷水、进食凉性食物,则不建议长期服用杞菊地黄丸,因为寒凉的药性会加重脾胃寒凉的症状。
知柏地黄丸
组成成分及功效: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知母和黄柏。具体配方为知母、黄柏、泽泻、茯苓、牡丹皮、山药、山茱萸、地黄。方中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山茱萸具有补肾强身的作用,知母能清热解毒,黄柏苦寒,配合地黄滋阴降火,茯苓健脾利湿。泽泻,利尿清热,丹皮清热凉血(清热泻血)。
知柏地黄丸主要功效是可以滋阴降火,这属于一种比较常用的中成药物。知柏地黄丸能够用于改善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耳鸣、遗精以及腰膝酸软、四肢疲乏无力等症状。
适用于哪些人:
知柏地黄丸适合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的人群服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人群的不适症状。
因为知柏地黄丸当中加入了黄柏、知母,对于妇女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疗效。建议患者饭前或空腹时用开水、温开水送服,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
要注意什么:
1.孕妇慎用,虚寒性病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4.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医院就诊。
5.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