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金的持续加码下,A股中药板块近期持续飙红上扬,明显跑赢大盘。尽管1月7日中药板块出现大幅回落,但仍有9只个股收红,以岭药业(.SZ)、康缘药业(.SH)盘中一度触及涨停。
A股市场上目前有70余家中药上市公司,涉及到中药材种植、原料生产,经销,销售等领域。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此次股价上涨的企业中,既有市值较大的中药蓝筹股,也有品种单一的小盘股,上涨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暴涨背后与资金炒作不无关系,过去中药行业估值较低,此次正值资金调仓期,投资者仍需谨慎。
(中药制剂助力新冠肺炎预防,图片来源:新华社)
半月以来飙红上扬
在资金的连续加持下,最近半个月以来,A股中药板块如脱缰的野马,市值持续飙红上扬。同仁堂(.SH)、华润三九(.SZ)、健民集团(.SH)均创出历史新高,龙津药业(.SZ)、红日药业(.SZ)、精华制药(.SZ)、陇神戎发(.SZ)等多股持续活跃,屡有涨停动作。
Wind数据显示,在年下半年医药板块大幅回调的背景下,中药指数()在年逆势上涨近三成,仅在年的最后两个月,中药指数就上涨了18%。
统计显示,年11月1日以来,A股中药板块79只成分股中,有73只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达31.55%,涨幅中位数为25.4%。龙津药业11天大涨%,控股股东欲高位减持;精华制药、陇神戎发股价实现翻倍,健民集团、红日药业、济川药业(.SH)、大唐药业(.SH)、千金药业(.SH)、华润三九、同仁堂、新天药业(.SZ)等多只个股均大涨超过50%。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中医药行业共计有创新药、配方颗粒、OTC、品牌中药、中药材、中成药、中医药服务、相关配套供应链等八个细分领域。
“最近中药板块上涨,‘导火索’还是多只蓝筹股宣布核心产品涨价有关,获得游资爆炒。”一家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中药板块,有多只“老字号”以及特色品种加持的蓝筹股,如同仁堂、九芝堂以及太极集团和华润三九等,最近纷纷宣布核心产品提价,随后这几家公司股价持续暴涨。
率先宣布产品涨价的或要属同仁堂。12月初,有消息称,同仁堂下发调价通知,将安宫牛黄丸的销售价格从元提至元,涨幅约为10%。此后,同仁堂对外证实上述消息属实。
米内网数据显示,安宫牛黄丸在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亿元,并且近年来始终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率,年销售额更是超24亿元。其中,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年的销售额约为1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75%。如果以同仁堂年的销售额计算,此次提价10%,显然对该公司未来的销售业绩带来较大影响。年11月1日,同仁堂股价为34.08元,而年1月6日的收盘价已达51.45元,两个多月股价累计上涨50.97%。
宣布对核心产品提价的还有华润三九。年12月,华润三九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华润三九安宫牛黄丸出厂价年有所提升。年11月1日,华润三九股价为24.21元,与年1月6日的收盘价(39.57元)相比,累计上涨63.44%。
太极集团对骨干品种藿香正气口服液进行了提价。年12月,太极集团在上证e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近期已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上调幅度为12%。年12月1日,太极集团股价仅为15.72元,相较年1月6日收盘价(26.56元),累计上涨68.96%。
就连长期以来依赖政策受限单品醒脑静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的大理药业(.SH)最近也涨幅明显,甚至跑赢大盘。
截至年12月31日收盘,大理药业报收8.84元,较年末的7.75元(前复权价)上涨14.05%。年2月4日,大理药业盘中最低下探至6.53元,触及全年最低点,年12月28日股价最高上攻至9.85元,与年内低点相比累计大涨逾50%。截至年1月7日收盘,大理药业报收8.25元,最近四个交易日累计回落6.67%。
年1月5日,多家媒体报道,九芝堂上调旗下包括六味地黄丸等在内的21个品规中成药价格,调价幅度在6%~30%。1月6日,第一财经记者向九芝堂方面证实这一消息属实。
此次调价,九芝堂主力产品六味地黄丸价格涨幅为10%,安宫牛黄丸三个品规的涨价幅度为12%~25%。这两种产品均为大品种,销售额超过亿元。年11月5日,九芝堂股价8.42元,相较年1月6日的收盘价(11.24元),上涨33.49%。
过去受制于中药注射剂限用政策,大理药业产品销售持续下滑、业绩不振。从年上市至年,公司主营的两大单品醒脑静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销售金额几乎是持续下滑。
“我也没太看明白大理药业的涨价逻辑,但这只股票基本盘小,游资炒作起来相对容易。”上述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称。
多重因素背后叠加
“还是有资金炒作的成分在里面。”谈及此轮中药板块的震荡上涨行情,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背后或与政策因素叠加不无关系。
“这么多年来,中药行业一直没有受到资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