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连起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 [复制链接]

1#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们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登高、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书画

近现代·马公愚

此为马公愚魏碑中堂。

马公愚(—),名范,字公愚,近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书家时32岁,作品为早期习作,取法赵之谦。

释文:

山色溪光夕照中,

九秋风景画图同。

看来只觉村名误,

乌桕万株不见枫。

宋·无学祖元

此为宋代高僧无学祖元行书横幅题诗,纸本,纵26厘米,横64.8厘米。

释文:

重阳九日菊花新,

高揭青帘接远宾。

又觉晚来风色好,

不知落帽是何人。

张大千·《重阳登高图》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这幅画中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盘石之上,登高望远,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画面上山峰巍峨,重峦叠嶂,庙宇庄严,风景独特。构图严谨,气势磅礴。

陈枚·《月曼清游图》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重阳赏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谢新恩

南唐·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

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

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

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

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十二月月令图九月》清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同)

古人认为九属“阳”数,重九即为重阳。

“秋菊、持醪”。除了赏菊饮酒,从王维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亦可知登高、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重头戏。

九月九登高的习俗大概萌芽于汉代。其缘由大致有三:

一是登高消灾远祸的祈福;二是古人对山岳的崇拜;三是重阳在季节上临近秋冬交接,人们登高野游“辞青”与阳春三月的“踏青”迎春相对应。

古人重阳登高,实际上更像是秋游。不单爬山,还要观赏山上的秋叶野花,并饮酒吃肉,尽兴而归。

隋代孙思邈《千金方·月令》写到:“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耕文明秋季里的节庆若追本溯源,大多与作物丰收相关。

早在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就有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整个农历九月,传统节庆活动的基调一般都是祈福庆祝秋收,自然免不了宴饮为乐。

孟浩然在《秋登兰山寄张五》也写到“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足见古代重阳节登高秋游之况味。

唐代时,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赏菊、宴饮、秋游、佩插茱萸、敬老祝寿……这些习俗在不断传承延续中,变得愈发热闹丰蕴。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制作品。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主要活动就是重阳赏菊。重阳菊花也成为画家们笔下的重要题材,例如清代张同曾的《菊花图》、李苦禅的《重阳佳节菊花开》等都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清代张同曾《菊花图》

李苦禅《重阳佳节菊花开》

在历代画家们的画菊作品里,很多题跋也会提到重阳节。明代徐渭在他的花卉图卷中就题有:“忽报街头糕五色,西风重九菊花天”的句子。清代吴昌硕在一幅菊花图上也题诗曰:“荒岩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气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同时,菊花也被人们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中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有一幅作品就题为“延年益寿”,画的就是菊花。另外,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也是菊花。

明代徐渭《花卉图卷》

清代吴昌硕《菊花图》

齐白石《延年益寿》

齐白石《重阳生日》

清初画家石涛写《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一画。画中,两们友人席地而坐,面对着窗外的园子,远处的高山,喝着酒拉着家常,回忆着远方兄弟。

清代石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

书法名家笔下的“重阳”

汉·曹全碑

汉·张迁碑

晋·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

晋·王羲之·普觉国师碑

晋·王羲之·黄庭经

南北朝·魏碑

唐·怀素·千字文

唐·欧阳询·千字文

唐·孙过庭·书谱

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宋·米芾·蜀素帖

元·鲜于枢·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元·赵孟·六体千字文

元·赵孟·楚辞远游

元·赵孟·三清殿记

明·陈道复·古诗十九首

明·董其昌·临十七帖

明·董其昌·自题临古

明·祝允明·岳阳楼记

晋·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

晋·王羲之·普觉国师碑

晋·王羲之·黄庭经

南北朝·魏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