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5588.html除了对牙齿的损害之外,过食蜂蜜等甘味厚的食物,为什么还会导致高血糖,甚至糖尿病?已经显现出这些病症的人,如何才能不受饮食的限制,可以继续吃蜂蜜等甘味,中医治疗的方法又是什么?请先看过一段医经之后,咱们再议。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奇病论》
这段医经,是关于糖尿病最早的论述和记载,中医名叫“消渴”。此外,还说到了一种叫“脾瘅”的病。“脾瘅”和“消渴”,是轻重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好比是普通的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区别。
患者会感觉口里经常有甘味,特别是早上起床时最明显。这种口甘的病症,是因过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并郁结于中焦脾胃,脾行涎液,出廉泉,入口中而出现的病症,我们中医称做“脾瘅”。行西医检查时,会发现血糖明显升高。
在经文中,给亲们划一句重点:“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意思是说,过食肥牛、肥蟹、猪油等肥美油腻的食物,则气滞而不达,令人生内热;过食蜂蜜、甘蔗、荔枝等甘味厚重的食物,则中气缓而善满,令人中满(腹胀、闷)。
这是“脾瘅”的病因,也是“消渴”的根源和由来。胃主受纳,主降浊;脾主升清,主运化。脾胃是人体的中焦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消渴”是“脾瘅”的变症,如果“脾瘅”继续恶化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转变为“消渴”。
治法在经文中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个“兰”是芳香药物“佩兰”,不是泽兰和其它兰类本草;“除陈气”是一语双关,点出病因为陈浊的湿热之气,又指出了佩兰的功效为:“芳香辟秽”。
中医认为“芳香辟秽”,此话怎讲?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说:“芳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亲,你若没看懂,没有关系,王姑娘继续给你解释:
天然本草的芳香之气,是天地间清阳正气,可以驱散一切污、秽、浊、戾的邪气。既可以直接辟外邪,又可以经口鼻窍道吸入人体,清除体内的秽浊之气,还可以扶助人体的正气。
如果你还没完全理解,也没有关系,给你举例说明:
①古人烧苍术辟邪。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赤术(苍术)同猪甲蹄烧烟,陶隐居(陶弘景)亦言术(苍术)能除恶气。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②冬春季节的武汉防疫战中,中医点艾绒熏烟来防疫。
③端午节在门前挂一把艾蒿来辟邪的传统习俗。
④古人佩戴芳香药物做的香囊以辟邪。
⑤汉代皇后居住的未央宫椒房殿,建造房屋的木材用花椒煮水浸泡,再用花椒花粉来粉刷。可以防腐烂,防虫蛀,还可以防病邪。
⑥历代宫廷中的熏香,香袋,可以祛除异味等。
⑦在室内种植茅苍术、蜘蛛香等芳香类中草药植物。
⑧“浴兰汤兮沐芳”,用佩兰来做药浴,泡澡。
凡此种种芳香药物的运用,用的都是“芳香辟秽”之理。在遇到王姑娘之前,你以为这些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习俗而已,未必知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医之理,是的吧?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新来的王姑娘真是幸会,不仅人长得好看,还很真诚”?一开口就说了⑧条,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姑娘就像一首《轻轻的告诉你》:“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我会告诉你更多,更多......”
佩兰,性味辛平,主归脾经,兼归肝经。有清新淡雅的芳香之气,是芳香类药物中的代表。李时珍说:“土喜暖而爱芳香”。脾是太阴湿土,胃是阳明燥土,在五脏六腑中,脾胃最偏爱芳香之气。因此,治疗证在脾胃的疾病,最宜用芳香药物,好比是给小姐姐送礼物,投其所好。
但是,是证的芳香药物非独佩兰一味。医经中告诉我们治之以佩兰,也只是治法中最关键的一环,并非治疗的全部。会告诉你更多的王姑娘,将全部都告诉你,例如,一个完整的芳香疗法方剂组合:“平胃散”合“香连丸”。
①平胃散方:茅苍朮(米泔浸,炒,三两),川厚朴(姜汁浸,炒香,二两),新会陈皮(二两),炙甘草(半两)。
②香连丸方:川*连(姜汁制,二两),川木香(一两)。
两方皆出自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两个药有现成的中成药,相信有的亲已经见过。不过你可能在纳闷:这也能治“脾瘅”和“消渴”吗?说明书上都没讲,难道以你王姑娘说的为准呐?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妈妈殷素素对他说:“你要记住,别相信女人,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用过这两个药的亲们,估计要说王姑娘也不例外,也会骗人。
王姑娘觉得比窦娥还冤。请睁开你明亮有神采的眼睛,王姑娘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中医讲:“有是证,用是方”。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只论证,不论病,要求“随证治之”。看明白了:是随“证”治之,不是随“病”治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证”是病证,即病因、病根的所在;“病”是病症,症状、表象是也。“脾瘅”和“消渴”是病,不是证。我们要“对证下药”,不是“对病(症)下药”。
那么,脾瘅和消渴的“证”是什么?
就是前面划的那一句重点:“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因过食肥甘厚味,以生湿热中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证结所在于脾,宜治以辛凉的芳香疗法。
如果你觉得王姑娘还不够清白,那王姑娘只好用真功夫来说话了,你可要看好了:
治病如治水,须从源头上治。若你不去追问病源头在哪里?动不动就降糖、降糖、降糖,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周芷若的“九阴白骨爪”,学错练歪的武功。
要摸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脾瘅”和“消渴”?然后,对证下药祛除这个病源,不去降血糖,血糖也会随之迎刃而解。换句话说,什么药物能够祛除引发疾病的病源,什么药物就是降糖之药。这才是正治之法,*衫女子杨姐姐正宗的“九阴真经”。
王姑娘虽没有武功,但能看懂天下武功的出处和路数。可能你有所不知:“平胃散”+“香连丸”=“香连平胃散”,出自明代名医秦景明的《症因脉治》。好比是,小龙女一手使全真剑法,一手使玉女剑法,双剑合璧为玉女素心剑法。
方中苍术、厚朴、陈皮、木香皆为辛温的芳香药物,合大苦大寒的*连,和性平的炙甘草,共合为一剂性味辛凉的芳香药物方剂。有芳香醒脾,芳香化湿,芳香解郁,芳香行气......的功效,这些功效总归为“芳香辟秽”。故为“脾瘅”和“消渴”是证的芳香疗法。
过食肥甘厚味,除了会导致中气不运、内生湿热之外,还会使脾土过旺而克制肾水,出现肾的损伤。再有,我们常说“阴虚生内热”,反过来,内热也会耗气伤阴,当“脾瘅”变症转为“消渴”之后,常有气阴两虚之象。是故“消渴”多兼有气虚、肾阴虚之症。
因此,治湿热气滞为患所致的“脾瘅”,只用“香连平胃散”;而变症以后的“消渴”,还须兼顾气阴两虚,有“*芪生脉饮,六味地*丸、知柏地*丸、麦味地*丸”可以选用。
其实,在江湖侠医写的上部中,已经把这个“证”说出来了,王姑娘续写这下部,承继的是上部的理法。只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而,可能你暂时还不会举一反三,暂时还不会变通使用医理,如此而已。
过食蜂蜜等甘味,会导致牙齿损害,也会导致“脾瘅”和“消渴”,病源头都是因过食甘味所致,这不都是同一个“证”吗?因过食甘味,而出现百病,它都归为一个“证”。病是不同的两个病,证是相同的一个证,这就是中医里的“异病同证”,治疗的方法就是“异病同治”。
因此,“脾瘅”和“消渴”亦可用上部中的食物防治法;牙齿损害亦可用本文中的芳香疗法。这就是医圣张仲景说的“随证治之”。学小龙女久服蜂蜜美容养颜,相间兼用本文中的药物,或陈香露白露片,即不会出现过食的伤害。
在西医里,高血糖、糖尿病要求忌甘味。在中医里,只有证忌,没有病忌。历代中医治糖尿病,如已故北京四大名医之施今墨,照样用甘草、元参、地*、枸杞等甘味,仍然用蜂蜜和的药丸,向来如此。
在中医里,蜂蜜等甘味的禁忌证是:湿盛中满者忌甘。“甘者,缓也”,甘味性缓,有碍于气机的条达,故医圣张仲景说“中满忌甘”。脾主运化,中满,中气不运时易生湿滞,脾喜燥而恶湿,湿气反过去又可致中满。故湿盛忌甘。
人体如舟,甘味如水,《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福是祸,端在人之为用。
文/王玉燕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