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
大黃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主產於青海,甘肅等地。
相傳,在四川峨眉山下有位姓黃的郎中,祖祖輩輩都是靠採挖黃連、黃芪、黃精、黃芩和黃根這五味草藥來為老百姓治病的。到了黃郎中這一輩也是如此,大家都習慣稱黃郎中為「五黃先生」。每年黃先生都會定期去山裡採藥,由於進山時間長,黃先生都會住在山裡一戶名叫馬俊的人家。馬家人都很尊敬五黃先生,每次五黃先生來家裡都是熱情招待。馬家人生病了,五黃先生就會免費給他們診治,這樣一來他們親如一家人。當馬俊長大了些時,他父親便對五黃先生說他不想自己的兒子像自己一樣一輩子都靠開荒種田為生,希望五黃先生能教一些看病治人的醫術給馬俊,將來有門手藝能有口飯吃。五黃先生行醫數年,也累積了不少的經驗,收個徒弟一方面平時可以幫幫自己,另一方面自己的醫術也可以得到繼承。於是,五黃先生便收了馬俊為徒。剛開始,馬俊跟著五黃先生進山採藥很積極,但時間久了,他就在心裡埋怨五黃先生不教他看病的本領只叫他上山採藥、曬藥、抓藥。他跟師父說想學看病,五黃先生說:「透過平日裡我對你的瞭解,覺得你性子比較急,這一點是學醫的大忌啊!再等一段時間,我自然會教你的。」馬俊聽師父這樣說,心裡不高興,於是便暗地裡偷偷地學,一段時間後他自己也摸出了些門道。有時候趁師父不在他還悄悄給人看病,也治好了幾個人,很是高興。有一天,有位孕婦來看病,不巧五黃先生出診了,那位孕婦看上去臉色蒼白,有氣無力的,馬俊不會把脈,就直接問那婦人哪裡不舒服,孕婦說拉肚子拉了幾天了,渾身困乏無力。本來止瀉應該用黃連,馬俊卻給她用了瀉火的黃根。結果,那孕婦吃了兩天的藥不但沒治好病,反而因為大瀉而死去了。孕婦的家人一怒之下,就把馬俊告到了縣衙。縣官經過審查後就給馬俊判了個庸醫害人的罪名。這時,五黃先生正好出診回來了,聽說了此事,立刻趕到縣衙。跪在堂前說:「大人,應該判我的罪啊!馬俊是我的徒弟,他之所以誤傷人性命,都怪我平時沒教好。」馬俊一聽,急忙分辯:「大人,我給人看病是背著先生的,此案與他沒有任何關係,大人千萬不要判先生的罪。」縣官一聽就明白了來人是馬俊的師父,而且由此可見師徒感情非同一般。後來經過明察暗訪知道五黃先生在百姓中的口碑極好,是大家尊敬的好醫生。縣官大人也不想為難他們,於是和死者家屬商定,馬俊死罪可以免除,但須入獄幾年,並賠給死者家屬一筆錢,這案子就這樣結案了。後來,馬俊坐完牢後,繼續跟著五黃先生學醫。經過這次教訓後,馬俊人變得很穩重了,時時刻刻都很聽師父的安排。這時,五黃先生見馬俊已經具備了做醫生的條件,就把自己的醫術悉數交給了馬俊。為了記住治死孕婦那血的教訓,五黃先生決定將五味黃藥中的黃根改名為「大黃」,以免後人再用錯這味藥。
大黃苦寒,有較強的瀉下通便、蕩滌胃腸積滯作用。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適用於熱結便秘之症;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止血之功,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可內服外用,用於熱毒瘡瘍,燒燙傷。
[複方]
大黃槐花蜜飲
生大黃4公克,槐花30公克,蜂蜜15公克,綠茶2公克。
先將生大黃撿雜,洗淨,晾乾或曬乾,切成片,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5分鐘,去渣,留汁,待用。鍋中加槐花、茶葉,加清水適量,煮沸,倒入生大黃煎汁,離火,稍涼,趁溫熱時,調拌入蜂蜜即成。早晚2次分服。
清熱涼血。本方適用於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以及癌術後便血等症。
[知識延伸]
大黃的別名為「將軍」,是人們根據它的功效冠之的。古書記載「大黃,陰中之陰藥,泄滿,去塵垢而安五臟,謂如定勘禍亂以致太平無異,所以有將軍之名。」明朝,張景岳把大黃、附子並稱為中藥之良藥。
大黃也是一味延年益壽的良藥,還是一副美容中藥,可用來消斑。大黃做為一種食用保健品,已開發出諸如大黃酒、大黃晶、大黃飲料等品種,應用前景廣闊。此外,大黃還可用作燃料、香料和釀酒工業的配料。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