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好不好,全靠脾运化!
脾运化正常,谷物精微运达各处,机体获得滋养,身体强壮有力。脾运化失调,养分无法及时运化,身体无法获得营养支撑,人就虚弱易生病。
经常有人说“脾有病,人就废一半”,这种话并非空穴来风。对于每一个脾虚的人而言,脏腑功能会失调,影响到的不仅是食物消化,更有其他脏器的功能,比如说肝。
中医有种说法叫做“肝脾不和”,也就是肝脾相互打架。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肝郁化火,犯了脾胃;一方面也是由于脾失运化,伤了肝气。烦躁不安、头晕头痛、四肢怕寒、反胃呕吐、嘴里泛酸,都是肝脾不和的表现。所以,脾虚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早调理越能从中受益。
一、脾虚的人有哪些特征?
一吸凉气就拉肚子:脾虚的人,消化能力很差,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经常能在粪便中看到没有被完全消化的食物。由于抵御寒气的能力也降低了,一着凉就会拉肚子,吃了冷的食物,或者任何不干净的食物,也会拉肚子。
一觉醒来枕边都是口水:脾虚的人,水液运化失调,睡觉时就容易流口水,一些症状表现轻的人,无非就是晚上睡觉时流口水。严重的人,哪怕是午睡十几分钟,都会不断流口水,醒来后会发现桌子湿了一大片,很是尴尬。
舌苔厚腻偏白色:脾虚湿气会加重,湿气重时,舌苔上的浊气增多,舌苔会发白,变得厚腻,也有些人舌苔发*,同样是脾虚湿气重的表现。
口气很浓重,性格变得内向:脾虚的人,食物堆积于体内,会有一种腐败性的气味散发出来,有口臭是常事。很多人因为口臭就拒绝与人交谈,整个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内向。由于脾虚的人,还会有肢体无力、倦怠、懒言等问题,这也是性格变内向的一个原因。
二、怎样调理脾虚呢?
脾虚是中医上说的问题,调理的方法还是要结合中医的一些方法才能有效果。刮痧就是很好的方法,坚持用刮痧板从上到下反复刮后背,能刺激背部的肾俞穴,起到驱散寒气,调理脾脏的作用。
(一)刮痧
刮痧也能判断脾是否有问题,在刮痧时,背部的颜色如果是紫红色,说明脾虚了。颜色越深,说明脾虚越严重,这些人在刮痧的同时可兼用拔火罐来调理。
(二)拍打穴位
小腿内侧有很多穴位和经络,其中有些就是直达脾脏。每天坚持拍打小腿内侧,力度不要太大,有轻微的痛感即可。拍打一刻钟左右,便能起到效果,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轻脾的运化压力。
(三)食疗
将山药去皮和粳米一起煮到七分熟,然后再放入煮熟的板栗、红枣等食材,完全煮透。这些食物本身都有健脾祛湿的效果,搭配起来食用健脾效果将翻倍。类似的粥类,还有南瓜玉米粥、大枣粳米粥等
总之,脾虚危害大,但不是没有调理方法的,关键是能否及时发现。如拉肚子、流口水、舌苔厚腻、口臭等,都是很常见的信号,占了两个以上,说明有脾虚了,可按摩调理、可食疗调理,效果都很好。
太极美美·归芪生血颗粒
*芪、枸杞子、地*、天冬、火麻仁、当归、桃仁、红花、五味子。辅料为糊精、甜菊素。
健脾益肾、调畅气血。适用于肾脾不足,气血亏虚,肌肤失养所致颜面皮肤枯燥干*、弹性降低、皮肤松弛等症。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一个月为1疗程。
每袋装6克
*芪补中益气,归脾肾肺肝经。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归脾肝心经。
五味子益气生津、敛肺滋肾、宁心安神、归肾肺心经;
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归肾心肝经;
天冬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归肺肾经。
枸杞子滋肾补肝,益精明目,归肝肾经。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归心肝肺大肠经。
红花活血化瘀、通经、归心肝经。
火麻仁润肠通便、归脾胃大肠经。
源于金朝《当归补血汤》,由*芪、枸杞子、地*、天冬、火麻仁、当归、桃仁、红花、五味子9味中药组成。
美美由来
美美---“归芪生血颗粒”处方是以金代中医“补土派”鼻祖,“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先生补气生血名方《当归补血汤》为主;再由明代著名医家虞搏通过实践,创制了以生血润肤,治疗燥证之皮肤皱裂的专方《生血润肤饮》的基础上;由当代名医凌一揆教授根据现代临床经验加减化裁而成。原名“华容颗粒”,现为“归芪生血颗粒”,是一个源自经典,适用于现代人的美容良方。本方从金朝流传至今,几经修改,历时近千年,堪称千古第一美方。
太极美美与您一起学习疾病小知识
所谓“病有千般,不离阴阳。人有万种,总是名利。”
真正治病,必须由心入手才能根本痊愈。
生病了,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去看医生。但是,医生真的能治得好我们的疾病吗?事实证明还有很多疾病是医学解决不了的。
如果得了重病怪病,医生已经治不了,怎么办。是放弃生命,还是努力求存?如果有一线希望,你要不要争取呢?
有人会说,医学都没有希望了,怎么可能会还有其他的治疗法。有办法吗?有,当然有。但绝对不是普通医学办法,而是更高层次的治疗。
每个人都想一直健康,都想战胜病痛,都想长寿平安,都想安详地老去。如何才能让我们在这一生得到善终呢?
一、疾病的根源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有时眼见并非是真理。疾病有时也并非就是看得见的生理病理上的原因,它有其另外的致病因素。
疾病的根源是什么?现代医学有其定义,但这个定义只限定于医学可以治愈的疾病。如果医学治不好的疾病呢?我们知道,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还很浮浅,对于许多生命现象还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疾病是体内五毒焚烧的结果。五毒包括怨恨恼怒烦,是人生的心灵痛苦和无穷疾病的来源。
正如刘有生老善人所讲:“恨人伤心,怨人伤脾、怒人伤肝、恼人伤肺、烦人伤肾,是病者,实由人性心中之生毒而种根,由性理而转于生理耳。”
也许我们不少人根本不相信这种说法,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疾病就是身体的不舒服,与心理的怨恨恼怒烦有什么关系呢?
诸位病久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一直处在五毒之中呢?你是不是曾经为了本来无谓的事情去惩罚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呢?一切皆有因果。所有的病都是由自己造成的,由身造,由性造,由心造。而祛病也必须由身、性、心开始。单纯地依赖药物和手术,只是治身的层次,而不可能达到治性和治心的效果。
二、养心即治病
中医认为:心主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君火,君火以明,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之神可统五脏之神,包括脾之意,肺之魄,肾之志,肝之魂,皆由心神所主管。如果能把心神调整好,那五脏之神皆可得到调整。
唯物主义哲学里有这样的观点:精神影响物质。精神是形而上的东西,却影响着形而下的身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精神决定着身体的健康。只要精神健康,则五脏六腑就能趋向于健康。
所以说,养心即治病。人类的疾病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心理的层次要高于肉体的层次,因为身体是由心理所支配的。不管是哪一类的疾病,都可以从心理上治疗。
不管任何大病重病,甚至于是医学无能为力的疾病,都可能找到治疗方法,其治疗的关键即在于调节心神。心中之君火即是心之神,君火明则心神自安,如此则五脏六腑皆安。
调养心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心理上的治疗,让病人的心神获得解脱。或者心中充满善良和爱意,这也是平衡心神的办法。或者一心向善行善,籍由心中的善念来引导脏腑气机平衡,亦有效果。
对疾病的治疗是从内心深处的解脱开始的。这是治疗疾病的至高境界,是现代医学所无可望及的境界。而欲要排除五毒的侵袭,我认为需要爱心、快乐和善行。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