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中国诗人自古便有悲秋传统,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多少文人雅士都是逢秋而悲秋。秋天草木枯黄,万物凋零。面对万物的凋谢,多少诗人因秋而生悲情,叹秋而生悲意。
但是中国有一位大诗人,却把秋天写的炫彩明丽,生机勃勃,他是谁呢?他就是伟大诗人毛泽东主席。
古人的悲秋
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古代的文人雅士却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对于秋天诗人们总有惆怅、悲情的基调。
读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凄凉寂寥的氛围中感受着女子思念丈夫的孤独寂寞。
读苏轼的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在冷透人的秋风中感受思妻之愁。
读南后主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冷瑟清秋下感受剪不断,理还乱的国破家亡的孤苦与哀愁。
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可谓是悲秋界的鼻祖了。他在这瑟瑟秋风中将秋日登高的游子痛、辗转谋杀的潦倒恨、病痛折磨的遭遇苦全都体现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无尽苦楚。
对于诗人的悲秋,唐朝诗人刘禹锡是个例外他发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似乎跟着悲秋的年代唱了一个反调。反而在这悲情的秋天增添了一丝励志。
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
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是生机勃勃,色彩艳丽的。他诗词的秋天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笔下的秋天让人充满力量。在他诗词里秋天不再是凋零衰败、孤独凄凉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进取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首《采桑子·重阳》毛泽东打破了诗人重阳悲秋的传统。年,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在后方休息养病。重阳节毛泽东在担架上哼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大病初愈的毛泽东眼里,菊花分外香、分外美。毛泽东在逆境中还能抒发革命豪情,抒写出如此斗志昂扬的诗词,实在是令人赞叹。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浪淘沙·北戴河》中,穿越千年与曹操对话,又是秋风萧瑟的时候,只不过是人间换了新颜。兴奋的赞叹了新中国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泽东眼里的秋天是生机勃勃的,满是对新中国新生活的期望和赞叹。就连萧瑟秋风在这里都不会显得那么寂寥了。
结语篇
岁月轮回,生生不息,四季各有各的特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虽然秋天没有受到诗人过多的恩宠,只给了它一个悲字。但是读过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后,秋天不再是焜黄华叶衰落木萧萧下的凄凉景色,而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战地黄花分外香色彩明艳的景象。
诗人常常是用诗以明志。诗歌里饱含他们的心情、想法、抱负。或悲凉或激情最多的是人们面对挫折的心态罢了。对于我们而言,不要惧怕苦难,以超然的心态和眼光面对生活,那么你眼里的生活就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