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约专栏什么是道地药材 [复制链接]

1#
最顶尖白癜风专家之一         http://m.39.net/pf/a_5941789.html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dao

di

yao

cai

道地药材有两层含义。

“道地”的“道”,是一个行*区划的概念。

早在唐太宗时,就将中国天下分了十道,到了唐玄宗时又分为十五道,相当于我们现在省一级的建制。现在我们国家早已不用这个建制了,可是我们还可以找到它的印迹。在哪里呢?在日本,日本的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一道就是北海道;韩国也分八个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庆尚道等。

“道地”的“地”,则泛指地理、地带、地形和地貌。

《神农本草经》当中,首先指出了药物产地的重要性,虽然当时只有简单的记述,但从部分药材的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到浓郁的产地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秦皮、秦椒、吴茱萸等。这里说到的巴、蜀、秦、吴等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和地名。

明代官修的《本草品汇精要》一共记载多种药,有种药下面明确有“道地”两个字。也就是说,在明代已经有多种药明确了它的产地,这也是关于道地药材的官方记载。

▲《本草品汇精要》柏林本

▲《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的附子明确标有“道地”二字李时珍更是注重药材的产地,在《本草纲目》中,几乎每味药材都标明了产地。对于有“道地”气息的药材,都有提及。描述中用到了“为胜”、“为上”、“为良”、“绝品”、“尤佳”、“为善”等术语。

比如,李时珍认为:“今人惟以怀庆地*为上”,其定论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怀庆府,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济源和新乡一带。

提示一点,并不是所有带有地名的药材,都是道地药材,相反还可能是混淆品:如川射干、川三七、关木通、广升麻等。

xing

cong

di

bian

道地药材的形成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种质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环境的影响。李时珍认为,“性从地变”。产地不同,药材的性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说“川芎”这味药,川芎已经点出了它的产地——四川。川芎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主要栽培于四川都江堰、彭州等地,产量大,药用历史也很悠久;如果这个药栽到江西抚州,到那个地方,虽说“抚芎”个大、肉肥,但其挥发油和川芎嗪的含量都低于川芎。日本也曾尝试将甘草引进,但日本列岛土壤非常湿润,栽出来的甘草细细的,尝起来都不太甜了。其实植物体内的有效成分,是植物在成长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生存而产生的,是对抗外界逆境的抗逆因子,这些有效成分,可不是为人类产生的。年,由胡世林教授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出版了,这也是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随之也引发了地道药材的后续研究。书名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

▲《中国道地药材》与竹编胡世林教授

那时我硕士研究生刚毕业不久,有幸应邀担任了副主编,参与了对道地药材集散地和川、广、云、贵,怀药、关药、浙药的系统梳理与考察,通过参加这一工作,也加深了我对道地药材的认识和理解。书中,我们还谈到了,加工方式与传统文化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很多人常常问:药材是野生的好还是栽培的好?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请问野生的苹果,现在谁还去吃呢?

再举例说明一下——地*。现在野生的地*是没有人用的。关于地*的栽培方法,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千金方》中便有记载。李时珍也提到过:“古人种子,今惟种根”。

▲《本草品汇精要》地*图

地*药用,除去人工栽培成功之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形成了一些和质量密切相关的加工方法,比如不同的用药规格。鲜地*可以吃,也有干地*,还有九蒸九晒炮制出的熟地*。

▲地*原植物及药材

nan

bei

yao

du

道地药材重要的集散地包括两个著名的药都。

“北药都”在河北省安国,与此相对应,“南药都”就是江西省的樟树。

历史上,安国就是以药材集散地闻名,更以药材种植业称冠。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北方药材的生长。安国的药材种植始自明代,就是李时珍的时代。

▲21世纪初药材市场场景

我国近代生药学的泰斗赵燏*先生曾经前往安国考察调查,他写下了著名的《祁州药材志》。这个祁,指的就是河北安国。

▲《祁州药材志》与作者赵燏*先生

安国我去过6-7次,此地植物药已不下一百五十余种。其中以祁菊花、祁花粉、祁紫菀、祁沙参、祁芥穗、祁薏米、祁山药,还有祁白芷,“八大祁药”为代表。

-本期小结-

道地药材是中药中的精品,道地药材有的是恶劣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有的是经过千百年的育种筛选栽出来的。它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经得起临床考验的。

好的药材,在中医治病救人时功效得以彰显,我们万万不能丢失道地药材这块宝!

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